新生兒每次吃了多少?到底有沒吃飽?這是很多哺乳新媽媽苦惱的問題。新生兒食量標準是什么?新生寶寶又不會用語言表達出來.人工喂養(yǎng)的寶寶吃了多少毫升牛奶,媽媽一看奶瓶的刻度就能準確知道,可是母乳喂養(yǎng)的寶寶每天吃了多少奶,媽媽們卻無從統(tǒng)計。
現(xiàn)在我們就來談談母乳喂養(yǎng)的新生兒食量的參考標準:
1、哺乳時間不宜過長。
寶寶吃奶的時間不宜過長,首先,從奶汁的成分來看,先吸出的母乳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,而脂肪含量低,隨著吸出奶汁的量逐漸增多,母乳中脂肪含量逐漸增高,蛋白質的量逐漸降低。如果吃奶時間過長,就會使脂肪攝入過多,從而容易引起寶寶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癥狀。其次,乳汁已被吸空,寶寶再含著奶頭,吸入的可能都是空氣,這樣更容易造成溢乳。
2、哺乳的時間標準
一般認為,一側乳房的哺乳時間大約為10分鐘。吸奶最初的2分鐘,已經可以吃到總乳汁量的50%,最初的4分鐘,可吃到總乳汁量的80%~90%,到最后的5分鐘幾乎吃不到多少奶。所以,媽媽要注意,寶寶吃奶時間越長,并不等于吃得越多。
1、乳房的自我感覺
媽媽在哺乳前,乳房會有飽脹感,表面靜脈顯露,如果用手按,乳汁就很容易擠出。哺乳后,媽媽會感覺到乳房松軟,并有輕微下垂。
2、吃奶的聲音
寶寶平均每吸吮2~3次,可以聽到寶寶咽下奶的聲音,表明乳汁充足,如此連續(xù)約10分鐘左右便足以喂飽寶寶。如果寶寶吸奶時要花很大力氣,或是吃完后還含著乳頭不放,甚至哭鬧,就表明寶寶沒有吃飽。
3、寶寶的滿足感
寶寶吃飽后會有一種滿足感,一般吃飽后能夠安靜入睡2~4小時。如果寶寶哭鬧不安,或沒睡到1~2小時就醒來,一般表示沒有吃飽,應適當給寶寶增加奶量。
4、大小便次數(shù)
一般寶寶的大小便次數(shù)和性狀,可直接反應寶寶的饑飽情況。母乳喂養(yǎng)的寶寶,大便呈金黃色,奶粉喂養(yǎng)的寶寶,大便呈淡黃色,相對比較干燥。如新生寶寶大便每日2~4次,小便8~9次,就表示吃飽了。如果新生寶寶的大便呈綠色,糞質少,并含有大量黏液,說明寶寶沒有吃飽。
5、體重增長
體重的增長是衡量寶寶飲食是否充足的可靠依據(jù)。所以,體重增減是最有效的指標。足月的新生寶寶第1個月體重增加幅度一般在720~750克,第2個月增加600克。一般6個月以內的寶寶,平均每月增加體重如果在600克左右,就表示寶寶吃飽了。假如寶寶體重增加較多,說明媽媽的奶水充足;如果體重每月增長少于500克,則表示媽媽奶量不夠,寶寶沒有吃飽,必須想辦法增加奶量?!?
以上就是新生兒食量標準可以參考的幾個方面,媽媽們在哺乳期一定要注意攝取足夠的營養(yǎng),以便滿足寶寶身體生長的需要。媽媽們要細心觀察寶寶每天喝奶的情況,新生寶寶生長迅速,只有吸收足量的母乳,才能保證寶寶強壯的體格和良好的抵抗力。
掃碼關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