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還太小,不會說話,哭就成為了他的第一語言。細(xì)心的寶爸寶媽是不是有注意到這些哭聲長短不一,高低不等呢?那么這些哭聲背后代表寶寶的什么訴求呢?
出生第一聲啼哭,這一聲啼哭是寶寶的“出生宣言”,洪亮、流暢的哭聲是寶寶平安健康的標(biāo)志。
哭聲抑揚頓挫、洪亮、不刺耳、節(jié)奏感強、而且沒有眼淚,哭時短,吃飯、睡覺、玩耍等活動都不受影響,這種哭其實是寶寶的一種運動方式,有助于增強肺活量,寶媽們只要及時采取撫摸、摟抱、輕拍的安撫方式就可以啦。
寶寶發(fā)出類似“manma、ma-ma”的哭聲,不時地轉(zhuǎn)動頭,嘴巴有吸吮的動作,還會抱著拳頭啃,兩腳緊蹬,用手指輕觸嘴角他便會吮吸手。這種哭聲一般代表寶寶餓了。
寶寶尿濕后身體不舒服時的哭聲不大、冗長、沒有眼淚,兩條小腿一個勁地蹬,一般出現(xiàn)在吃奶后或剛睡醒。
別以為寶寶小就不知道孤單,其實他們也是敏感的,需要爸爸媽媽的關(guān)注和關(guān)愛。通常這個時候?qū)殞毜?/span>哭聲很平緩,一邊哭一邊左顧右盼,當(dāng)一看到爸爸媽媽,哭聲就立刻變小,乞求地望著媽媽哼哼,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媽媽沒有反應(yīng),哭聲又變得越來越嘹亮。
這時寶寶的哭聲很大,神情不安,小胳膊小腿不停地舞動,脖子上有很多汗。
如果排除了寶寶餓了、渴了、尿了、熱了、無聊了等生理性啼哭的原因后,寶寶還是哭鬧不止,寶媽們就要考慮寶寶是不是生病了。
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寶寶哭聲,其實是有不同含義的。用心聽,用心感受,慢慢就與寶寶構(gòu)建有效交流咯。